IDC发布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十大预测2023-2-4 编辑:采编部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飞象网讯(致新/文)2月3日消息,IDC近日发布了《IDC FutureScape:全球智慧城市2023年预测——中国启示》,综合考虑影响智慧城市投资的全球驱动因素,如颠覆风暴、网络安全风险、人工智能、生态创新、元宇宙、ESG、......
飞象网讯(致新/文)2月3日消息,IDC近日发布了《IDC FutureScape:全球智慧城市2023年预测——中国启示》,综合考虑影响智慧城市投资的全球驱动因素,如颠覆风暴、网络安全风险、人工智能、生态创新、元宇宙、ESG、一切皆服务等,总结出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十大预测,内容涵盖云、人工智能、安全、数据共享、数字孪生、元宇宙、环境可持续发展、交通、水务等方面。 具体来看十大预测: 预测一:气候危机 到2023年,尽管在气候跟踪和智能分析,及绿色采购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,但是中国35%的城市仍受到全球能源和气候危机的影响。 预测二:零信任与人工智能 到2024年,零信任架构逐步采用,中国20%的大中型城市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,来提升感知能力,以及赋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。 预测三:云与托管服务 到2024年,由于技术人员持续短缺,中国75%的地方政府将重新调整财政预算和组织分工,增加对云和管理服务的支出。 预测四:数据共享 到2023年,中国30%的部、省、市政府将搭建数据平台,在政府、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数据共享,以改善流程和用户体验。 预测五:人工智能辅助技术 到2025年,中国60%的人口超过10万的社区,为保证公平性和包容性,至少部署了一种以上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,提供从多语言到无障碍服务。 预测六:建筑工程行业生态 到2026年,中国50%的大中城市将与IT、建筑、工程和房地产公司组成行业生态,分享数据、应用和专业知识,以解决环境可持续发展(ESG)问题。 预测七:多式联运中心 到2026年,中国超过50%的大城市将部署多式联运中心,以促进便捷流动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及普惠。 预测八:数字身份认证 到2024年,中国60%的大城市和80%的省将提供数字身份认证,以提高服务的访问安全性。 预测九:数字孪生水务 到2025年,受缺水和极端天气的阴影,中国40%的大城市将建设水务数字孪生平台,以监测管理水资源的供应、质量、弹性,及用水习惯的变化。 预测十:元宇宙服务 到2027年,中国15%的城市产品和服务将以元宇宙或增强现实的方案提供,改变服务交付、规划、模拟仿真,以及互动方式。 此外,IDC对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,根据2023年1月发布的《IDC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趋势分析,2022-2026》报告,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,其中硬件产品投入达到 81 亿美元,占总体投入的 37.9%;软件投入为 51 亿美元,占总体投入的 23.8%;服务投入为 82 亿美元,占总体投入的 38.3%。 IDC预计,到2026年,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 389 亿元人民币,2022–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.1%。(备注:IDC定义的智慧城市市场包括智慧政务、智慧应急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校园、智慧环保、智慧警务等子市场。) 关键词: 本文为【广告】 文章出自:互联网,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您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 |
||